首次成功登陸火星的維京人號任務登陸30週年!

人類史上首次成功登陸火星表面的美國航太總署(NASA)的維京人號(Viking)太空船,屆滿30週年了!

維京人號,以前翻譯為「海盜號」,共有維京人1號和2號兩艘太空船,皆由一架軌道衛星(orbiter)和一艘登陸艇(lander)所組成。登陸火星表面之後,首度取得火星表面的高解析影像,也測量了火星大氣和表面的結構與組成等,甚至在登陸地點進行生物測試,這是人類首度在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上進行這樣的實驗。右圖是維京人2號登陸在火星的烏托邦平原(Utopian Plain)之後拍攝的影像,可以看見火星遍佈著紅色的巨大礫石。

維京人1號於1975年8月20日發射升空,1976年6月19日抵達火星,之後登陸艇與軌道衛星分離後,7月20日降落在金色平原(Chryse Planitia)。維京人2號於1975年9月9日發射升空,於1976年8月7日進入火星軌道,並於9月3日降落在烏托邦平原。

噴射推進實驗室(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)維京人號任務的科學分析與任務計畫主任Gentry Lee回憶道:當時的任務團隊對於火星大氣瞭解不多,對於降落點的地面與岩石狀況也不確定,只能盡力以軟著陸(soft land)方式降落在火星表面,以減少可能的危害。任務團隊既興奮又害怕,當確定登陸成功後,全體成員都樂透了!看起來如神話般遙不可及的事,最後如此成功,對於當時及未來的太空任務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激勵作用;而其防熱系統與減速用降落傘等設計,更一直被利用在火星探路者號(Mars Pathfinder)和火星巡迴探測車(Mars Exploration Rovers)的精神號與機會號等火星任務的登陸過程中。

維京人號原始設計的任務執行時間只有90天,不過後來卻持續在火星上蒐集了6年多的資料。登陸艇累積了4500多張火星表面的近照,軌道衛星也累積了超過50,000張影像,並測繪了97%的火星表面。此外,對火星大氣和表面的測量資料,到現在都還在分析研究中,並沒有因為執行了新的火星任務而被遺棄。這些資料顯示了火星早期極可能與現在的狀況迥異。

詳細的維京人號任務資料與影像,可參考 http://www.nasa.gov/viking

資料來源:

台北天文館
http://www.nasa.gov/mission_pages/viking/viking-20060714.html, 2006.07.14, KLC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kuastro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